房屋建筑工程測量方案
準備工作
1.機構設置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針對本工程建筑小區內地形復雜、占地面積大、單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點,施工單位在項目技能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能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他人員配合。
2.職責劃分
項目技能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梁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后,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通后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墻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在測量準備工作準備中,進行細致的記錄,如果有出入的地方,工程測量人員應將之記錄,然后按照流程上報,將有效數據進行保管。
基礎施工測量
1.建立控制網
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單位工程數量多,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2~4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保障通視),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
2.控制樁的設置方式
控制樁位于完整的基巖上,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巖面上??刂茦饵c設置完成后在樁的周圍設置穩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3.基礎施工測量
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50m鋼卷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后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S3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后才能施測。
主體施工放線
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后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后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后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于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后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準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準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準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并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標準層施工測量
1.標準層施工時的控制網設定方式
標準層施工軸線測量主要采取內控法對軸線進行傳遞和引測。在首層地面上設置內控點,并在建筑物外圍設置外控點。方法是:定出矩形控制網點,各點用100mm×100mm×10mm預埋鋼板,表面用鋼銃沖上標準點并作點號標記。
2.控制線的引測
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時,在內控點位置留設100mm×100mm方形觀測孔。在進行上部結構軸線投測時,將垂準儀架設在內控點位上向上鉛直投測至各結構施工層,然后用J2經緯儀、鋼尺對所轉點進行復核;經復核閉合后才能進行控制線及軸線的投測。結構每施工三層,測量小組對控制線進行一次校核:復核方式為采用內、外控制線相互比對方式。
沉降觀測
1.沉降點的設置
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后,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為較好地進行沉降觀測,施工現場內埋設的水準基點應利于直接引測,且數量不少于兩個,每次進行沉降觀測時,事先核查基準水準點是否發生異常變化。
2.沉降點的測量
本工程沉降測量由測量工程師負責;沉降觀測采用S1水準儀和毫米分劃水準尺進行測量。正常施工階段應保障每加載一次施測一次(每結構層施工完畢觀測一次);主體結構竣工后每月觀測一次;暴雨后觀測一次;工程竣工交付業主使用前還需與業主共同觀測一次后向業主進行沉降點的移交。每次觀測按固定后視點、觀測路線進行,前后視距盡量相等,視距大約15m,以減少儀器誤差影響。觀測時間宜選擇天氣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3.觀測記錄整理
對于出現問題的地方,按照流程要求進行上報處理,以免工程后期質量出現嚴重問題。整理好觀測記錄,并將觀測記錄認真分析,是保障工程有效、合理、順利進行的一種方法。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銅仁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電話:0856-5212249 郵箱:298547024@qq.com 網址:http://www.facttack.com
地址:銅仁市碧江區銅興大道166號
0856-5212249
貴公網安備 52060202000265號